技术成果推荐

返回首页
中国炼油工业版图:主要装置分布
1-己烯、1-辛烯市场调研报告
史上最全炼化工艺流程
氟化工产业链全景分析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4
深度分析:全球二氧化碳去除现状、行动举措及未
产能超2600万吨!近一年绿色甲醇项目最全分
我国绿醇产业大起底:规划了109个项目,超过
2024年各省市重大双碳领域项目汇总
2023年国内乙二醇生产与进出口情况
绿色甲醇与绿氨经济性分析和展望
焦炉副产品煤焦油深加工关键与产业化
国内BDO企业装置动态一览
220万吨钢焦一体化及焦炉煤气制LNG、氢能
电解水制氢经济性比较
茂金属聚α-烯烃成套工艺技术成果转化实现新突
我国CCUS产业化前景分析与建议
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技术工业化应用
煤化工企业的“精细化转型”有哪些方向?
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前景
实现“双碳”的八大战略、七条路径和三项建议
碳排放八大行业释义
近期绿氢项目一览表
《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议程进展报告》
气候变化对全球和区域范围内能源系统的影响
内蒙古高端氟材料一体化项目顺利开工
济南:2023基于双碳背景下催化反应技术工艺
商丘国龙在山西沃能3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上实
2022气候灾难与反思:人类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发布
全国CCER交易账户正式开放申请注册
深度研究:绿氢消纳制氨和甲醇市场空间有多大?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各行业行动方案和路线图
碳中和未来三大布局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现状及未来前景
中国“碳中和”正在掀起一场全球革命
中国碳中和产业链全景图
国内最大规模焦炉气制甲醇装置投料
碳中和:失去或得到,都已经迫在眉睫
CO2移除的生物物理和公众需求视角
宁夏渝丰焦炉煤气生产9万吨LNG项目试生产成
碳中和将带来人类最重大的自我革命和颠覆
探寻下一代前沿低碳技术——腾讯“碳寻计划”启
标准锂安装碳捕集试点工厂,测试限制排放和促进
中国碳中和与碳市场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千载难逢
关于碳足迹的概念、核算及标准
全国统一的CCER注册登记和交易系统已完成
随着科技的进步,碳捕集技术即将大规模应用
碳技术获得资金支持
从二化建到十六化建,中国化建哪家强?

 

三聚环保合作开发新一代低温低压氨合成成套“铁钌接力催化”技术顺利通过专家现场72小时考核标定

来源:中联科技    日期:2020-4-26

 

   2020年4月20日~23日,由三聚环保、福州大学、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江苏禾友化工及南京聚拓等单位联合设计开发建造的DN1800工业“铁钌接力催化” 氨合成系统顺利通过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数据现场72小时考核标定。

 

 

      专家组现场72小时考核标定结果显示:新建的工业“铁钌接力”氨合成系统在操作压力12.7MPa、总塔空速7463h-1和惰性气体含量14.9 vol %的条件下,氨净值达14.5vol%,整个系统压力降为0.4MPa;吨氨原料标准煤耗1084kgce、吨氨电耗1204kW·h、吨氨副产蒸汽达992kg。氨合成压力和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大幅度降低,本质安全性显著提高;在低温、低压、低氢氮比和高惰性气体含量条件下,获得了高氨净值,比传统铁基氨合成技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氨净值还提高35%以上。

 

      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世界首套以煤为原料的“铁钌接力催化”氨合成工业装置,“两铁两钌”催化剂装填技术及氨合成反应器工业运行安全稳定高效;钌催化剂床层及合成塔进出口气体温度、氨浓度、氨净值稳定;钌基氨合成催化剂活性高、性能稳定,成套工艺技术及装置完全满足工业合成氨连续安全高效生产要求。“铁钌接力催化”氨合成技术运行情况和现行国内外传统铁基合成氨技术相比,吨氨综合能耗显著降低,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有利于合成氨工业升级换代。

 

        受疫情影响,此次考核标定通过视频会议和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杨超、中国氮肥工业协会高工曹占高、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武建军3位专家组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处长姜砚茹、副处长段永鸿和业务主管胡娟,和友集团董事长卜启芳,江苏禾友化工董事长王洁、总经理程泽金,三聚环保总经理李林、总裁助理吴永涛,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莉龙等多位专家参加了考核标定。

 

 

    江苏禾友化工以非优质无烟煤为原料,仍采用传统的间歇固定床常压造气技术,选用福州大学和三聚环保共同开发的高性能耐硫变换催化剂进行一氧化碳变换,再经PSA脱碳、双甲工艺净化,净化后的新鲜气含有0.8-1.0%的惰性气体,与循环气混合后进入新建的DN1800铁钌接力氨合成系统合成氨。禾友化工氨合成技术升级改造核心是采用基于钌基催化剂的新型氨合成生产工艺,解决原高压氨合成系统存在的反应效率低导致的合成氨生产能耗高及安全性的难题。
    新型DN1800铁钌接力氨合成系统于2017年5月由三聚环保投资立项,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江苏禾友原DN1400铁基氨合成系统基础上新建DN1800“铁钌接力催化”氨合成系统。

     新系统于2019年7月24日一次性开车成功,至今已累计稳定运行约6000小时。

通过此次改造,保守估算,新建工业“铁钌接力”氨合成系统比原禾友化工传统铁基氨合成氨系统吨氨综合能耗降低230元以上,本质安全性大幅度提高。

 

目前,“低压等压氨合成反应器成套系统”已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9年版)》。该目录于2019年12月30日发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旨在加快促进我国首台(套)推广应用,不断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水平

 

 

最新链接
项目联系人:郭玉峰,Tel:13811478498

广告合作,电询15910760598
中联新材网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8-2025 北京中联新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2区37号楼二层201室
电话&邮箱:15910760598@163.com
  京ICP备18038152号-1
中联新材网
中联新材网